ChatGPT 等 AI 工具,能够替代的是绝大部分的一,以及一部分二。也就是它能替代客观信息库,以及我们对客观信息的总结。但二里面我们自己的思考加工, 以及三里面我们的实践记录,是没有办法被替代的。


实际上,这也是让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真正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:重要的不是你收集和掌握到了多少信息,而是你对这些信息有着怎样的理解、形成了哪些自己的看法。


随着 AI 的发展,未来更好的形态,可能是一个“公用的外脑+私人的内脑”。我们可以接入这个公用的外脑,询问客观知识库所存在的一切信息和资料,包括论文、互联网文章、书籍、视频,等等。


而每个人基于他所记录的思考和项目实践,可以有一个经过自己微调和训练的内脑,让它学习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,通过向它提问获得更加私人的、针对自己需求的答案,成为自己的秘书。


到时所谓的“记笔记”,可能就会变成向这个内脑喂材料和微调的过程。而每个人的大脑+内脑,可能就会变成一个专属于他的思考机器,也是将每个人区分开来的方式。



相关内容
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