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OpenAI的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人工智能热潮,中国科技企业也纷纷加速布局,推出了一系列对标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(LLM)。这些国产AI助手各有特色,并在中文理解和本土化应用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。那么,中国版的ChatGPT究竟叫什么?让我们一起来盘点几款代表性的国产AI大模型。
百度是国内最早发布类ChatGPT产品的企业之一。2023年3月,百度正式推出“文心一言”(ERNIE Bot),基于其自研的“文心大模型”打造。该模型在中文理解、知识问答、文本创作等方面表现优异,并已广泛应用于搜索、办公、教育等多个场景。百度还推出了“文心千帆”企业级AI平台,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。
2023年4月,阿里云发布“通义千问”大模型,支持多轮对话、代码生成、文本创作等功能。阿里云将其整合至钉钉、淘宝等生态应用中,提升办公和电商场景的智能化体验。此外,阿里还推出“通义听悟”等垂直领域AI工具,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。
华为的“盘古大模型”并非纯粹的对话AI,而是更侧重于行业应用,覆盖金融、制造、气象等多个领域。2023年7月,华为升级盘古大模型3.0,强化了自然语言处理能力,并在政务、医疗等场景落地。
作为国内语音AI的领军企业,科大讯飞于2023年5月推出“星火认知大模型”,主打多模态交互能力,支持文本、语音、图像等多种输入方式。该模型在教育、医疗等领域表现突出,例如辅助教师备课、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等。
由清华大学团队孵化的智谱AI推出了开源大模型“ChatGLM”,其轻量化版本ChatGLM-6B在GitHub上广受开发者欢迎。2023年8月,智谱AI发布升级版“GLM-4”,在逻辑推理和长文本处理方面进一步提升。
字节跳动(抖音母公司)在2023年下半年推出AI助手“豆包”,整合至今日头条、抖音等平台,提供内容创作、智能问答等功能。其特点是更贴近年轻用户,支持更轻松、娱乐化的交互方式。
与ChatGPT相比,国产大模型在中文处理、本土化适配和行业应用方面更具优势。尽管部分模型在通用能力上仍与GPT-4存在差距,但中国AI企业正通过开源合作、垂直场景深耕等方式加速追赶。未来,随着政策支持和算力提升,国产AI助手有望在全球AI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。
(全文约700字)